事實上我只想預祝河南82萬考生超常發揮,畢竟塞伯坦的格局僅限于中原。至于教育部搞的什么勞什子“無聲入場”簡直就是荒唐,就算中央不待見,地方理應稍微給與支持。比如早些年新聞上爆出東北高考抄襲嚴重,甚至一些家長就在“堅決打擊高考舞弊行為”一類的橫幅下席地而坐,吐著瓜子皮兒,高談闊論中冒出的往往是“抄”、“儀器”、“買場”等字眼。河南教育部作為考生們的“家長”,是不是該多為地方“孩子”們的未來著想?
新世紀以來的擴招,那些最好的大學,擴招規模相當有限。更多的擴充,來自于低級別學校的升級擴容,專科變學院,學院變大學,大量的三本院校,已經進入一個下行區間。河南、四川等地的考生,很多讀的都是這樣的院校,給人一種表面繁榮的感覺。但是,真正的競爭仍然血淋淋存在著。
農村的孩子也逐漸認為讀三本是沒有多大出路的,他們更愿意復讀。在我的老家,就崛起了一所超級中學,去年,有34人考上了北大清華,成為全國考入這兩所院校最多的縣級高中。這成為整個縣的“圖騰”,省內很多尖子生都選擇到這所高中復讀,這種成功,其實是嚴重“踩踏”的一個后果,但是,對這種殘酷,誰又忍心用“應試教育受害者”來指責呢。
教育部門決定把江蘇等“發達”地區的指標調控給河南和西部省區一些,聽上去很合理,但沿襲的仍然是計劃經濟的思維。他們是否真的不知道,江蘇考生歷來對名校的爭奪都很慘烈,而北京才是真正的“富裕地區”?這種做法,甚至在網上形成了不同地區人民的相互指責與攻擊。他們是否真的不知道,東部地區的家長們可以通過買房或者別的遷戶口手段,向教育水平相對低一些的新疆、寧夏等地進行高考移民?在江蘇、河南競爭不過,就去和新疆的孩子競爭,這種“移民”,有點像經濟領域中的“市場調節”。
教育部門緊急辟謠,說名額調控不會影響江蘇的招生指標,按照這個邏輯,那唯一的可能就是,江蘇的重點院校,對本省的招生名額不變,只有通過擴招,增加一些對河南、新疆等地的招生指標,這對江蘇考生就是否公平?他們為什么沒有權利也增加一些名額?如果雙方都增加,就意味著這些大學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擴招,那最初的政策宣講,為何不說擴招呢?這些院校,是否做好了擴招的準備?
這種計劃經濟的分配模式,是經不起這樣的推論的。
最后,嵩陽煤機作為一家河南的本土煤機制造企業,衷心祝愿中原考生能旗開得勝 金榜題名。